[1] 孟庆闻, 苏锦祥, 缪学祖. 鱼类分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787-788.
[2] 刘柏挥, 李慧红. 亚太区活海鲜贸易鱼类辨别图鉴[M]. 香港: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 2000: 102. (ISBN 962-85401-2-2)
[3] 区又君, 齐旭东, 李加儿. 波纹唇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表达的差异[J]. 南方水产, 2009, 5(2): 51-55.
[4] Pellet P L, Young V R.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foods [M]. Japan: The United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80.
[5]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28-37.
[6] 徐大为, 邢克智, 张树森, 等. 点带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水利渔业, 2008, 28(3): 54-56.
[7] 刘世禄, 王波, 张锡烈, 等. 美国红鱼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海洋水产研究, 2002, 23(2): 25-32.
[8] 全成干, 王军, 丁少雄, 等. 养殖大黄鱼生化组分的分析[J]. 台湾海峡, 2000, 19(2): 197-200.
[9] 李来好, 陈培基, 杨贤庆, 等. 鲻鱼营养成分的研究[J]. 营养学报, 2001, 23(1): 91-93.
[10] 张纹, 苏永全, 王军, 等. 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海洋通报, 2001, 20(4): 26-31.
[11] 庄平, 宋超, 章龙珍, 等. 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J]. 水产学报, 2008, 32(1): 77-83.
[12] 孙雷, 周德庆, 盛晓风. 南极磷虾营养评价与安全性研究[J].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29(2): 57-64.
[13] 马英杰, 张志峰, 马爱军, 等. 渤海几种海产无脊椎动物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分析[J]. 海洋科学, 1999, 6: 8-10.
[14] 张凯, 郭文场, 周玉, 等. 日本七鳃鳗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 2000, 22(4): 356-357.
[15] 王远红, 吕志花, 郑桂香, 等. 大菱鲆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 2003, 25(4): 438-440.
[16] 朱爱意, 赵向炯, 杨运琪. 东极海区管角螺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分析[J]. 南方水产, 2008,4(2): 63-68.
[17] 石红, 王剑河, 郝淑贤, 等. 糙齿海豚营养组成分析[J].南方水产, 2007, 3(5): 65-68.
[18] 雷志洪, 徐小清, 惠嘉玉, 等. 鱼体微量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4, 18(4): 309-315.
[19] 崛部纯男. 海水化学[M]. 崔清晨, 郁纬军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