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2015, Vol. 34 ›› Issue (2): 76-84.doi: 10.11978/j.issn.1009-5470.2015.02.010CSTR: 32234.14.j.issn.1009-5470.2015.02.010
祁江豪1, 2, 张训华2, 吴志强2, 丘学林3, 赵明辉3, 夏少红3, 郭兴伟2, 郝天珧4, 郑彦鹏5, 方念乔1
QI Jiang-hao1, 2, ZHANG Xun-hua2, WU Zhi-qiang2, QIU Xue-lin3, ZHAO Ming-hui3, XIA Shao-hong3, GUO Xing-wei2, HAO Tian-yao4, ZHENG Yan-peng5, FANG Nian-qiao1
摘要: 为了研究渤海—山东半岛—南黄海一线的深部构造特征, 利用海区气枪震源和陆区爆破震源探测, 于2013年在胶东、渤海和南黄海布设了一条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剖面。海陆联测剖面包括渤海和南黄海两条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测线和一条陆上地震测线, 是首次在南黄海地区布设的OBS深地震测线。文章对南黄海段测线上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 其中包括地震数据解编处理、截裁处理等, 结果表明, 此次实验海底地震仪记录质量良好, 可以清晰地识别出Ps、Pg、PmP等多组震相, 还首次观察到了来自千里岩隆起带上的P波震相, 说明数据处理流程是可行的; 再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 初步分析了南黄海不同构造单元的震相特征, 为下一步地壳速度结构的模拟及解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