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西沙群岛浪花礁鱼类物种组成, 揭示鱼类演变特征, 保护和合理利用西沙群岛珊瑚礁鱼类, 于2023年通过潜水捕捞、手钓、水下视频以及eDNA等手段对浪花礁珊瑚礁鱼类进行调查研究, 并结合1979年、1998—1999年及2003年的历史数据, 解析浪花礁鱼类种类组成及变化情况。截至目前浪花礁共发现鱼类259种, 隶属12个目47科115属, 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 为200种。结果显示: (1) 浪花礁鱼类物种数与其对应的最大全长成指数相关, 物种数随最大全长增加而显著减少, 并且浪花礁以小型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占据主导地位, 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9.03%和59.07%; (2) 2023年的调查结果较历史数据共有77种鱼类近年未发现, 以肉食性最多, 而大型鱼类几乎全为肉食性鱼类, 并且7种位列于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红色名录的鱼类均为大型鱼类, 除了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其他在本研究均未发现; (3) 浪花礁鱼类在种类组成、食性组成及不同体型层面较历史的相似性指数均不相似甚至极不相似, 尤其是大型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似度最低; (4) 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变异分类差异指数(Λ+)呈下降趋势, 降幅明显并低于95%置信区间。以上结果表明, 浪花礁环境受到扰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等多重压力导致浪花礁鱼类组成发生显著更替, 大型肉食性鱼类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为浪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深层理解和有效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