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绿华岛4种潮间带大型海藻光合活性对升温及光质的响应
区嘉铭, 汪舒涵, 赵旭, 陈健渠, 孙佳宁, 邹俏, 王凯艺, 章守宇, 王凯
热带海洋学报    2025, 44 (3): 72-84.   DOI:10.11978/2024157
摘要   (180 HTML8 PDF(pc) (16902KB)(222)  

为揭示岛礁潮间带大型海藻对升温的光合响应, 以及它们在不同光质下的光合效率, 并为岛礁海藻场建设与藻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放氧技术, 研究了绿华岛潮间带4种大型海藻(孔石莼、舌状蜈蚣藻、鼠尾藻和羊栖菜)对升温(温度分别为15℃、20℃、25℃)和不同光质(白、红、绿、蓝光)的光合响应。结果显示: 升温降低这些海藻光系统Ⅱ (photosystem Ⅱ, 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 但显著提升它们在强光下(900μmol photons·m-2·s-1)的有效量子产量[Y(Ⅱ)]、光合修复与损伤速率的比值(r/k)及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升温显著增大羊栖菜的非光化学淬灭(NPQ), 但显著降低舌状蜈蚣藻的NPQ。与其他海藻相比, 鼠尾藻具有最高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半饱和光强(Ek)、qPr/k。这些海藻在白、红、绿光下的最大放氧速率(Pmax)无显著差异, 但在蓝光下显著降低, 其中孔石莼的降幅最大。研究表明, 不同海藻对升温和光质的光合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短暂升温有助于4种潮间带大型海藻抵御退潮后的强光, 并提高其在强光下的光合活性, 其中鼠尾藻比其他3种海藻展现出更高的光合活性、耐光性和更好的温度适应性。此外, 在红光和绿光下较强的光合效率反映了这些海藻对潮间带浅水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5 不同温度下4种大型海藻的<i>r</i>、<i>k</i>和<i>r</i>/<i>k</i>值(<i>n</i>=3)

a. 孔石莼; b. 舌状蜈蚣藻; c. 鼠尾藻; d. 羊栖菜。*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 **P<0.01, ***P<0.001; 无标注则表示无显著差异(P≥0.05)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