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夏季原核生物的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与病毒裂解率*
李春山, 张建东, 龙超, 龙丽娟, 黄思军
热带海洋学报
2025, 44 (
5):
97-107.
DOI:10.11978/2025006
海洋原核生物碳流向的时间序列研究有限, 尤其在中国南海海域。在三亚湾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研究中, 我们分析了原核生物的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与病毒裂解率的时间序列变化。结果表明, 原核生物的生长率(μ)高于病毒裂解率(v)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g)之和, 平均值为(2.69±0.66)d-1, 范围为1.61~3.87d-1; 病毒裂解率平均值为(0.77±0.34)d-1, 范围为0.31~1.21d-1; 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平均值为(0.83±0.58)d-1, 变化范围为0.12~1.88d-1。原核生物的病毒裂解碳量(Cv)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碳量(Cg)相当, 均达到~106fg·mL-1。病毒裂解率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呈负相关关系, 裂解百分比(Pv)与摄食百分比(Pg)同样也呈负相关; 然而, 病毒裂解碳量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碳量呈显著正相关。原核生物的病毒裂解作用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的强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幅度较大, 而总体上裂解作用和摄食作用对原核生物死亡率的贡献相当, 共同组成了原核生物碳流向的两个重要途径。南海三亚湾原核生物的碳流通途径研究为认知海洋生产力结构和碳循环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