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三亚典型岸礁礁石表生藻席群体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胡思敏, 周天成, 张琛, 贾男, 刘胜, 李涛,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2025, 44 (4): 95-105.   DOI:10.11978/2024212
摘要   (158 HTML7 PDF(pc) (1776KB)(135)  

礁石表生藻席(epilithic algal matrix, EAM)是珊瑚礁区普遍存在的底质类型, 在初级生产、营养供应、沉积物富集及珊瑚礁底质演变等关键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功能。为了解礁石表生藻席的群体特征与分布规律, 于2022年1月、4月、7月、10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调查断面(1m、3m、6m), 通过水肺潜水方法调查了礁石表生藻席的分布范围及对不同基底的选择性, 同时采集了不同底质类型(分枝状、团块状、坪状珊瑚礁石)中珊瑚碎片上的藻席样品, 分析了藻席的群体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差异。结果显示, 礁石表生藻席分布具有显著空间差异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 覆盖率在1m和6m水深处较高, 平均为66.96%, 与活珊瑚覆盖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礁石表生藻席偏爱孔隙度高的硬质基底表面, 在坪状珊瑚礁石上具有最高的覆盖度(~98%), 但团块状珊瑚礁石上的藻席具有最高的藻体高度[(11.16±0.68)mm]、密度[(118.51±33.64)g·m-3]和有机质含量[(102.49±32.94)g C·m-2], 可能与团块状珊瑚礁石具有较高的表面孔隙度有关。藻席的表观特征与生物量均有水深和季节的差异, 3m水深处最高, 1m最低, 在时间上则表现为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 说明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藻席特征变动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三亚鹿回头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 礁石表生藻席均为>5mm的多沉积物型藻席(long sediment-laden algal turfs, LSATs), 这种类型的藻席不利于珊瑚幼体附着和植食性鱼类摄食。藻席表观特征与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底质和时空差异, 藻席中丰富的有机质可为众多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提供食物, 可能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 功能。

环境因子 藻席高度 藻席总重 藻体密度 总有机碳 藻类生物量 沉积物负荷 藻类有机碳 藻类有机碳比例%
水深 0.440** 0.178* −0.141 0.099 −0.023 0.192* −0.055 0.322**
孔隙度 −0.144 0.131 0.029 0.056 −0.048 0.146 −0.107 0.001
温度 0.171 0.323** 0.372** 0.302** 0.295** 0.294** 0.278** −0.169
盐度 0.139 0.246** 0.077 0.229* 0.112 0.279** 0.166 0.320**
悬浮物 0.286** 0.207* 0.272** 0.179 0.306** 0.169 0.235* −0.075
溶解无机氮 0.157 0.233* 0.025 0.158 −0.006 0.248** −0.052 0.281**
溶解无机磷 −0.116 0.309** 0.274** 0.319** 0.219* 0.292** 0.210* 0.154
硅酸盐 0.016 0.144 −0.107 0.080 −0.104 0.169 −0.186 −0.137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 3

环境因子与礁石表生藻席特征的相关性系数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