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专题


    图片丢失啦
    台湾海峡专题
    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台湾省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漳州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水深为88米。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实测数据的台湾海峡中部波浪特征分析 *
    徐啸, 陶爱峰, 李雪丁, 郑祥靖, 林伊楠
    热带海洋学报    2021, 40 (1): 12-20.   DOI: 10.11978/2020035
    摘要1469)   HTML1007)    PDF(pc) (7759KB)(470)    收藏

    利用台湾海峡中部2号大浮标2017年全年的实测波浪资料, 对海浪的基本波要素及其与风的相关性、波谱特性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了重要特征波参数之间的回归关系和适合台湾海峡中部的海浪谱形式。研究结果显示: 1) 台湾海峡中部的常浪向是NE向, 强浪向是NNE向, 月均有效波高的变化范围为0.87~2.98m, 7月波高最小, 12月波高最大, 波周期与波高有着相似的月际变化趋势; 2) 主要波浪类型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谱型上以单峰为主, 波高与风速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大浪主要由台风和强劲的东北季风引起; 3) 波浪的平均周期与大部分特征波周期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NNE、NE方向的波浪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线性相关性较强; 4) 相比于Jonswap谱, 规范谱一是更符合本区域的海浪谱模式, 给出了基于有效波高和谱峰周期拟合的规范谱一形式。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海洋工程设计和波浪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国产OBS的时间矫正方法——以2019年台湾海峡地壳结构海陆探测实验为例
    金震, 郭晓然, 陈方颖
    热带海洋学报    2020, 39 (3): 42-48.   DOI: 10.11978/2019064
    摘要683)   HTML301)    PDF(pc) (6136KB)(309)    收藏

    时间服务系统对利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反演至关重要。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工作期间由于没有GPS时间接入, 其时间误差(包括守时误差和授时误差)主要来源于内部石英晶振的准确程度, 受到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开关机等因素影响。长期实践发现, 部分国产OBS在记录气枪信号以及天然地震信号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偏差。本文对2019年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壳结构海陆探测实验所获得的53台次国产OBS记录进行了时间服务系统矫正。其中, 针对OBS授时误差, 利用出海前不中断采集的一致性试验和运输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互相关进行时间矫正; 针对守时误差, 采用计算实际采样频率与理论采样频率偏差进行矫正; 通过对比矫正前后OBS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信号, 进行秒级别的检测。结果表明, 经过以上步骤矫正的OBS数据, 其时间记录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而降低了震相识别、走时拾取的时间误差, 为标准化国产OBS数据采集作业流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台湾海峡西南部的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资料特点与处理对策*
    王笋, 丘学林, 方伟华, 刘善虎, 姚道平
    热带海洋学报    2018, 37 (2): 92-99.   DOI: 10.11978/2017054
    摘要654)   HTML187)    PDF(pc) (14304KB)(630)    收藏

    为调查长乐—南澳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的展布、形态和深部构造背景, 福建省地震局使用大容量气枪震源和海底地震仪将深地震探测拓展到台湾海峡西南部, 配合陆上的水库气枪震源、吨级爆破点和流动地震仪实现了海陆双向激发接收。文章详细介绍了2013—2015年间在台湾海峡西南部采集的6条二维广角地震剖面的观测系统、采集参数和数据预处理方法。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表明: 震源激发参数和仪器接收点位选择合理, 大部分共接收点道集记录能清晰地识别出Pg、PmP、Pn、Sg、SmS等震相; 通过气枪固定点多次激发进行叠加的方法, 获得了信噪比相当于吨级爆破的共炮点道集记录。陆上台站数据品质较佳, 而海底地震仪数据信噪比较低, 可能是由于海底吸收衰减较为严重。数据处理中针对台湾海峡西南部沉积层速度较低且基底面起伏剧烈的问题, 将共接收点域拾取的走时分选到炮域, 避免了表层改正残差造成深部构造假象的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台湾海峡OBS地震记录中二次Ps震相的特征及应用
    郭晓然, 刘善虎
    热带海洋学报    2022, 41 (5): 57-63.   DOI: 10.11978/2021178
    摘要601)   HTML508)    PDF(pc) (6864KB)(208)    收藏

    在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广角地震记录剖面上, 经常可以见到震相清晰且连续的多次波信号, 多次波和初至波是由相同的震源信号产生的, 也是地壳真实结构的反映。但是在通常的OBS数据处理过程中, 经常将多次波作为无效信号剔除掉, 对其属性及应用的研究比较少。文章通过对台湾海峡南部OBS探测测线HXN01数据的处理, 对多个台站记录到的二次震相进行了识别与拾取, 并以OBS0106台站为例, 对识别出的二次Ps震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 发现二次Ps震相的波形特征和质点运动轨迹与初至震相相似, 但波形最大振幅值明显大于初至震相。通过Rayinvr射线追踪方法模拟, 确定了二次Ps震相的主要反射层, 并发现加入二次震相后, 台站下方浅部沉积层射线覆盖密度有显著提升, 射线覆盖的区域也明显增加, 为沉积层精细结构的反演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基础。另外, 对理论模型的地壳结构进行加入二次Ps震相前后的反演测试, 结果显示加入二次Ps震相数据后, 沉积层的界面深度误差得到明显的改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夏季船载ADCP数据的台湾海峡西南部平均流与潮流特征的初步研究
    沈俊强, 孙豪为, 潘爱军, 邱云
    热带海洋学报    2016, 35 (3): 11-19.   DOI: 10.11978/2015100
    摘要597)      PDF(pc) (603KB)(1226)    收藏

    文章采用国内外普遍适用于船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shipboar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SADCP)数据滤潮处理的时空拟合最小二乘法(简称最小二乘法), 对台湾海峡南部浅滩2004—2013年夏季(6—9月)所获取的SADCP数据进行正压潮、流分离。结果表明: 最小二乘法获得的平均流和基于原始数据格点化后矢量平均取得的平均流流向均趋于东北向, 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强、弱流区空间分布形态, 但最大流速稍有差异, 分别为0.48m•s-1和0.36m•s-1; 此外, 强流区(流速~0.3m•s-1)流幅狭窄, 流轴分别约束在东山至龙海外海30m等深线附近和台湾浅滩南部地形骤变区域; 而弱流区(流速<0.1cm•s-1)集中分布于台湾浅滩中部。进一步研究表明, 2种平均流所估算的海流通量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可达到(0.74±0.25)×106m3·s-1。SADCP数据分离所得M2分潮流显示: 台湾浅滩至东山一线为强潮区, 最大可能流速出现在台湾浅滩(约0.67m•s-1); 等潮时线分布符合前进波特征, 在潮波传导方向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推迟(约2h); 东山近海存在一条呈NW—SE走向的椭圆率正负分界线, 分界线以南潮流椭圆顺时针旋转, 以北则逆时针旋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
    6. 南海北部及台湾海峡夏季自养与异养区域的分布*
    王娜, 林伟, 陈炳章, 黄邦钦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 (4): 61-68.   DOI: 10.11978/j.issn.1009-5470.2014.04.008
    摘要537)      PDF(pc) (565KB)(1615)    收藏

    采用黑白瓶方法, 在2012年夏季测定了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16个站位群落总的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和群落呼吸(community respiration, CR), 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水柱积分平均值为106.6±7.51mmol O2 m-2·d-1 (mean±SE, 以下同), 群落呼吸CR平均为131.1±5.95mmol O2 m-2·d-1, 净群落生产力(net community production, NPP)变化范围为-179.0~377.6mmol O2 m-2·d-1(中值为-40.4mmol O2 m-2·d-1)。受上升流的影响, 琼东海域呈现明显的自养状态。在珠江口, 由于珠江冲淡水的流入, 该区域也呈现自养状态。相反, 台湾海峡近岸以及粤东近岸均为异养区域。由此可见, 异养区域的群落呼吸并不是完全由本地初级生产力决定, 有机碳在空间上的输送对海洋浮游生物群落新陈代谢的影响可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