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篇
苏翔1, 向荣2, 张兰兰2, 罗传秀1, 刘建国1, 万随1, 黎在柜3, Nilufar Yasmin Liza1,4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1458;
2. 热带海洋环境与岛礁生态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1458;
3.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SU
Xiang1, XIANG Rong2, ZHANG Lanlan2, LUO Chuanxiu1, LIU Jianguo1, WAN Sui1,
LI Zaigui3, NILUFAR Yasmin
Liza1,4
1.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and Marginal Sea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1458,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1458,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mote Sens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4.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摘要: 东北印度洋气候和表层洋流受印度季风控制,其海洋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连接着大气和海洋碳库,是古海洋和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印度洋东经90°海岭I105A孔柱状沉积物中的颗石进行定量分析,获得了末次冰期以来颗石绝对丰度与主要属种相对百分含量记录,重建东北印度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t/nka以来该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经历3个阶段:末次冰期较高、冰消期显著降低、全新世保持较低水平,与孟加拉湾其他古生产力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印度洋古环境资料对比发现,当印度夏季风增强时,东北印度洋淡水输入增多,海洋初级生产力降低,揭示末次冰期以来印度夏季风降水及其导致的海水分层很可能是东北印度洋海洋初级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受地球轨道岁差周期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