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篇
关焯强1,2, 杨涛3, 谢玲玲1,4, 李君益1, 2
1. 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524088;
2. 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广东 湛江524088
3. 92682部队, 广东 湛江524003;
4. 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524088;
GUAN Zhuoqiang1, 2, YANG Tao3, XIE Lingling1,4, LI Junyi1,2
1.Laboratory of Coastal Ocean Variation and Disaster Predictio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Space Ocean Remote Sensing and Application (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Zhanjiang 524088, China;
3. 92682 Military, Zhanjiang 524003, China;
4.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Continental Shelf Sea and Deep Sea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摘要: 湛江作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陆海统筹发展对海湾水动力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鉴于潮汐动力驱动的纳潮过程和水交换能力是海湾环境演变的关键控制因素,深入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6-2024年湛江湾112景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及海图,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获取遥感影像过境时刻的海湾水域面积和海湾容积,通过引入潮位,对湛江湾平均高低潮水域面积、纳潮量的时序演变特征和水交换进行分析研究。总体上,纳潮量逐年下降,从5.05亿m³减少至4.25亿m³,其中,1994-2001年和2014-2021年这两个时段是稍微上升,2002-2009年时段减少幅度最大。湛江湾平均高、低潮水域面积与潮位呈正相关关系(r = 0.44~0.86),平均高、低潮水域面积也呈现下降趋势。纳潮率在2012年为24%,2023年下降至22%。湛江湾半交换周期呈阶段性变化,2006年前稳定约13天,后逐渐延长至15天,围海造陆活动导致潮间带减少是致使湛江湾水交换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