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篇
侯西勇1, 郭玉2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3;
2. 济宁市任城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 济宁 272000
HOU
Xiyong1, GUO
Yu2
1.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antai Shandong 264003, P.R. China;
2. Jining Rencheng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Jining Shandong 272000, P.R. China
摘要: 2017年我国出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将生态恢复岸线纳入自然岸线调查范围,显著推动了近年来我国的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在这种形势下,科学评估海岸线自然属性强弱已成为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工作。为此,本文总结海岸线自然属性的内涵,明确海岸线拥有自然属性的基本条件,构建海岸线自然属性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在确定海岸线表观类型的基础上兼顾陆、海的影响,利用多要素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海岸线、陆侧和海侧三个维度出发,以岸段为单元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的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中国大陆海岸线案例研究表明:6314个岸段的评估结果在1.6~4.2之间,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中级分布最广泛(占29.5%),其次是高(23.0%)和低(19.0%)等级;高和极高等级岸段长度合计占41.7%,大于未利用岸线长度占比(35.1%);极高等级岸段主要分布在辽河口、黄河三角洲、盐城和香港等;大陆海岸线自然属性等级与开发利用状态之间总体呈现“人类开发利用越轻微则自然属性越强”的基本规律,但并非简单对应关系,各类型岸线均有显著的跨级现象;未利用岸线自然属性评估值总体最高,防潮堤、盐田围堤和养殖围堤等类型虽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类干扰,但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部分岸段自然属性为高或极高等级。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海岸线资源的科学监测与可持续管理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