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2012, Vol. 31 ›› Issue (1): 62-66.doi: 10.11978/j.issn.1009-5470.2012.01.062cstr: 32234.14.j.issn.1009-5470.2012.01.062
区又君 1 , 何永亮 1,2 , 李加儿 1 , 吉磊 1,2
OU You-jun1, HE Yong-liang1,2, LI Jia-er1 , JI Lei 1 , 2
摘要: 采集在池塘进行育苗的31天前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仔稚幼鱼, 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体色变化和鳍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24. 73±2. 11℃、盐度20‰—24‰、pH8. 0—8. 2条件下, 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 第2天眼点的褐色素增加, 此时仔鱼未开口、眼点未有视物功能; 第3天开口时, 眼大而突出、布满黑色素, 变为黑色的眼睛, 具有视觉功能; 第17天当仔鱼变态为稚鱼时, 鱼体变得不透明; 在第22天变态为幼鱼时, 鱼体体表为褐色; 30天的幼鱼体表为银白色, 与成鱼的体色一致。各鳍开始分化和发育的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1天仔鱼胸鳍原基出现; 2—3天仔鱼开始摄食, 胸鳍为扇形; 第17天各鳍发育基本完成, 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体色的变化和鳍的形成和发育对仔稚鱼的摄食、行为、生长、变态和存活等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仔稚鱼变态发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与人工育苗生产技术尤其是投饵、分池等密切相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