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篇
秦其水1, 2,3, 孙婷婷2*, 王雷2, 李秀保1, 3*, 董志军2
1. 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 海南海口570228;
2. 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 烟台 264003;
3. 海南省珊瑚礁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 海南 海口 570228
QIN Qishui1, 2,3, SUN Tingting2*, WANG Lei2, LI Xiubao1, 3*, DONG Zhijun2
1.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Hyd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of Hainan Province, School of Marine Biology and Fisherie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PR China
2. Muping Coastal Environment Research Station,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antai, Shandong 264003, China
3.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Center for Coral Reef Ecology of Hainan Provinc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摘要: 礁栖生物通过参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种间相互作用等关键生态过程, 维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探究礁栖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 跟踪关键生物类群分布和动态变化, 是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基础。本研究基于COI的环境DNA(environment DNA, eDNA)宏条形码方法, 对采集于西沙群岛珊瑚礁浅层、中光层海域的127个海水和沉积物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西沙群岛珊瑚礁礁栖生物共注释到14个门, 32个纲, 111个目, 379个科, 625个属, 共901种后生动物; 其中软体动物门占比最高, 为217种; 节肢动物门次之, 为186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浅层和中光层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小, 但其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差异, 在珊瑚礁中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此外, 海水中检出的礁栖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沉积物样本, 仅在沉积物中鉴定出的样本为136种, 表明沉积物eDNA是礁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补充。本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形态学调查,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能够更全面地揭示珊瑚礁礁栖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