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尧, 向晨晖, 江志坚, 宋星宇. 大亚湾夏季浮游群落生产代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海洋学报, 2021, 40(6): 83-92. |
[2] |
刘梦娜, 徐磊, 王雪辉, 刘玉, 王淼娣, 邱永松, 朱江峰, 何映霖, 贝伟烈, 杜飞雁. 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J]. 热带海洋学报, 2020, 39(4): 61-69. |
[3] |
李敏, 孔啸兰, 许友伟, 陈作志.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花斑蛇鲻遗传多态性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20, 39(4): 42-49. |
[4] |
陈瑶, 杨茜露, 何学佳. 三种常见原生动物对褐潮藻种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摄食[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 37(6): 120-132. |
[5] |
陈瑶, 杨茜露, 何学佳. 三种常见原生动物对褐潮藻种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摄食[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 37(6): 120-132. |
[6] |
陈斌, 何薇, 李海涛, 吴鹏, 肖瑜璋, 吕向立, 何静. 基于线粒体CO#cod#x02160;基因对南海毛颚动物箭虫科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初探[J]. 热带海洋学报, 2017, 36(6): 100-108. |
[7] |
梁文钊, 唐丹玲. 南海西部夏季表层浮游植物粒径结构分布特征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17, 36(4): 93-101. |
[8] |
曹文浩, 王春忠, 胡煜峰, 张慧, 严涛. 饵料对网纹藤壶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4): 47-50. |
[9] |
王娜, 林伟, 陈炳章, 黄邦钦. 南海北部及台湾海峡夏季自养与异养区域的分布*[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4): 61-68. |
[10] |
杨海朋, 胡超群, 张吕平, 任春华, 王艳红. 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耐受性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4): 69-76. |
[11] |
刘晓收, 许嫚, 张敬怀, 牟刚, 刘丹, 李肖. 南海北部深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2): 52-59. |
[12] |
董贤信, 蒋凯, 陈杭, 叶树明. 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设计*[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2): 101-108. |
[13] |
王昭凯, 易志伟, 刘洋, 产竹华, 曾润颖. 产酯酶海洋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 LYG1-1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1): 69-73. |
[14] |
郭少华, 黄晖, 刘胜, 袁翔成, 练健生, 雷新明, 陈标. 风信子鹿角珊瑚繁殖前后脂质与脂肪酸的变化[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1): 74-80. |
[15] |
张云, 黄凯旋, 欧林坚, 覃仙玲, 王朝晖, 黄道建, 齐雨藻. 大亚湾海域尿素与浮游生物脲酶活性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1): 9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