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若飞, 柯志新, 李开枝, 刘甲星, 谭烨辉. 基于ZooScan图像分析“海马”冷泉区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特征[J]. 热带海洋学报, 2023, 42(2): 87-96. |
[2] |
陈启明, 刘松林, 张弛, 崔黎军, 江志坚, 吴云超, 黄小平. 海南典型热带海草床4种代表性鱼类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J]. 热带海洋学报, 2020, 39(5): 62-70. |
[3] |
袁涛萍, 李恒翔, 李路, 王卉, 杨长平. 夏季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J]. 热带海洋学报, 2017, 36(1): 41-47. |
[4] |
吴珍, 张华, 岑竞仪, 李丽, 晁爱敏, 吕颂辉. 温度对太平洋冈比亚藻Gambierdiscus pacificus的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J]. 热带海洋学报, 2016, 35(5): 55-61. |
[5] |
王旭雷, 王广策, 夏邦美. 我国西沙群岛石花菜属一新纪录变种: 匍匐石花菜扁平变种 Gelidium pusillum var. pacificum Taylor[J]. 热带海洋学报, 2016, 35(2): 76-82. |
[6] |
于莹, 张武昌, 蔡昱明, 丰美萍, 李海波, 肖天. 2009年夏季北部湾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2): 60-65. |
[7] |
刘晓收, 许嫚, 张敬怀, 牟刚, 刘丹, 李肖. 南海北部深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33(2): 52-59. |
[8] |
周凯, 章洁香, 张瑜斌, 卢东伟, 丁玉静, 孙省利. 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海洋学报, 2013, 32(3): 65-71. |
[9] |
马艳娥, 柯志新, 黄良民, 谭烨辉. 夏冬两季大亚湾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特征*[J]. 热带海洋学报, 2013, 32(3): 40-46. |
[10] |
唐玲, 张洪波, 李恒翔, 严岩. 大亚湾秋季小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 31(4): 104-111. |
[11] |
李玉, 赵美训, 张海龙, 邢磊, 杨红梅, 戴民汉, 王磊.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生物标志物对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的指示作用[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 31(4): 96-103. |
[12] |
李冬梅,高永利,田甜,劉駿豪,殷克东.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6): 65-70. |
[13] |
丰美萍,张武昌,张翠霞,肖天,李超伦. 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3): 141-150. |
[14] |
彭欣,谢起浪,李尚鲁,陈少波,仇建标,周志明.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3): 135-140. |
[15] |
程建峰,胡芬红,沈允钢. NaHSO3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3): 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