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2010, Vol. 29 ›› Issue (3): 135-140.doi: 10.11978/j.issn.1009-5470.2010.03.135cstr: 32234.14.j.issn.1009-5470.2010.03.135
彭欣, 谢起浪, 李尚鲁, 陈少波, 仇建标, 周志明
PENG Xin, XIE Qi-lang, LI Shang-lu, CHEN Shao-bo, QIU Jian-biao, ZHOU Zhi-ming
摘要: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 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 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 褐藻门16种, 红藻门36种, 蓝藻门1种, 区系特征明显, 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非常明显, 春季的物种数(53种)明显高于秋季(25种), 而两个季节都出现的物种只有17种。浙南大型底栖藻类平均生物量为540.16g•m-2, 春季(722.18g•m-2)明显高于秋季(358.14g•m-2); 从垂直分布来看, 秋季与春季各断面生物量也并不相同, 秋季低潮区739.45g•m-2>中潮区334.95g•m-2>高潮区0g•m-2; 春季中潮区1 943.30g•m-2>低潮区965.03 g•m-2>高潮区290.41g•m-2。从物种优势度可以看出, 两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有相同之处, 但它们在群落的功能地位上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 如春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Mert.) O. Kuntze是第1优势种, 而秋季却成第2优势种。Shannon-Winner指数(H?)、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 的平均值秋季分别为1.38±0.66、0.70±0.38、0.93±0.41,春季分别为1.65±1.09、1.07±0.63、0.80±0.38。各断面多样性相差较大, 这与浙南各断面的大型底栖藻类的稳定和复杂性有很大关系, 这一点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也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