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福龙. 1995. 137 Cs在中国沿岸海域环境中的行为特征[G]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 海洋科学出版社: 319-325.
2 陈锦芳, 刘广山, 黄奕普. 2005. 厦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不平衡研究[J]. 台湾海峡, 24(3): 274-282.
3 陈永平, 马启南, 杜德军, 等. 2002. 黄茅海内治导线对潮汐要素影响的试验研究[J]. 海洋工程, 20(2): 32-37.
4 丁坚, 李瑞杰, 陶爱峰. 2005. 黄茅海潮流波浪计算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3(6): 705-708.
5 高原, 赖子尼, 庞世勋, 等. 2010. 黄茅海河口虎跳门和崖门浮游动物群落比较[J]. 生态科学, 29(2): 121-126.
6 龚文平, 刘欢, 任杰, 等. 2012. 黄茅海河口潮波的传播特征与机理研究[J]. 海洋学报, 34(3): 41-54.
7 国家海洋局. 1991. HY T003.8-91 海洋监测规范-放射性核素分析[S]. 北京: 海洋出版社: 529-531.
8 黄道建, 于锡军, 郭振仁, 等. 2009. 珠江口黄茅海冬季海洋生态环境特征[J]. 海洋通报, 28(2): 28-33.
9 黄方, 叶春池, 温学良, 等. 1994. 黄茅海盐度特征及其盐水楔活动范围[J]. 海洋通报, 13(2): 33-39.
10 贾成霞, 刘广山, 徐茂泉, 等. 2003.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矿物组成[J]. 海洋与湖沼, 34(5): 490-498.
11 李冬梅, 刘广山, 李超, 等. 2009. 环厦门海域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分布于沉积速率[J]. 台湾海峡, 28(3): 336-342.
12 李冬梅, 周鹏, 陈嘉辉, 等. 2013. 大亚湾核电海域沉积物岩心中放射性核素的垂向分布及其对沉积环境的示踪[J]. 海洋通报, 23(增刊1): 108-114.
13 李培泉, 刘志和, 卢光山, 等. 1983. 渤海近岸区表层沉积物中的U, Ra, Th, 40 K, 137 Cs的Ge(Li)γ谱仪测定及地球化学研究[J]. 海洋与湖沼, 14(4): 333-341.
14 李树庆, 祝汉民, 吴复寿, 等. 1987. 渤黄海沿岸海域放射性水平及卫生评价[M] //李树庆. 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14.
15 刘广山, 黄奕普. 1998. 沉积物中 238 U等9种放射性核素γ谱同时测定[J]. 台湾海峡, 17(4): 359-363.
16 刘广山, 陈敏, 黄奕普, 等. 2001a. 海洋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的γ谱测定[J]. 厦门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40(3): 669-674.
17 刘广山, 黄奕普, 陈敏, 等. 2001b.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 137 Cs[J]. 海洋学报, 23(6): 76-84.
18 刘广山, 徐茂泉, 黄奕谱. 2003. 厦门火烧屿裸露岩石的铀放射系不平衡[J]. 地球学报, 24(6): 618-621.
19 刘韶, 秦佩玲, 张惠玲, 等. 1994. 台山市广海鱼塘湾沉积物心的沉积年代和沉积速率[J]. 南海研究与开发, 1: 17- 19.
20 吕颂辉, 齐雨藻, 钱宏林, 等. 1993. 南海港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Ⅱ: 广海湾[J]. 海洋通报, 12(2): 57-62.
21 祁伟, 郭庆超. 2008. 广东台山电厂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 泥沙研究, 6: 24-29.
22 唐永明. 1992. 黄茅海二维潮流的数值计算[J]. 海洋科学, 3: 26-30.
23 韦惺, 吴晓星. 2011. 黄茅海河口崖门的动力结构和沉积作用[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1(2): 272-282.
24 吴超羽. 1995. 黄茅海河口小尺度动力结构及其沉积作用[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4(9): 86-94.
25 吴创收, 刘欢, 武亚菊, 等. 2010. 黄茅河口沿程异常潮差: I-理论模型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 28(4): 436-444.
26 吴加学, 沈焕庭. 1996. 黄茅海河口湾泥沙输移研究—兼论McLaren模型在河口中应用的问题[J]. 泥沙研究, 3: 26-32.
27 吴梅桂, 杜金洲, 张敬, 等. 2011. 210 Pbex、 228 Thex、 7 Be和 137 Cs在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的季节性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 海洋环境科学, 30(6): 792-797.
28 武亚菊, 刘欢, 吴创收, 等. 2011. 黄茅河口沿程异常潮差数值模拟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 29(1): 16-27.
29 杨雪舞. 1993.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泥沙来源和运移过程分析[J]. 海洋通报, 12(6): 53-62.
30 杨雪舞, 于红兵, 孙宗勋, 等. 1997. 黄茅海河口湾现代动力地貌体系和冲淤过程分析[J]. 热带海洋, 16(1): 49-59.
31 应强. 1997. 黄茅海海域内泥沙淤积范围的确定[J]. 水科学进展, 8(1): 48-53.
32 张心凤, 詹杰民. 2007. 黄茅海水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J]. 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40(5): 43-47.
33 张心凤, 詹杰民. 2009. 黄茅海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悬沙数值模拟[J]. 计算力学学报, 26(6): 840-845.
34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 1999. 中国海湾志第十分册: 广东省西部海湾[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40.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989. GB 11713-89 用半导体γ谱仪分析低比活度γ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10.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 GB/T 12763.8-2007 海洋调查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7-9.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 GBT 7167-2008 锗γ射线探测器测试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13.
38 周鹏, 徐茂泉, 刘广山. 2005. 福建牛头山火山口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J]. 地球学报, 26(增刊): 224-227.
39 朱鹏利. 2008. 台山核电工程温排水对海洋环境影响预测[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1-15.
40 GASCOYNE M, MILLER N H, NEYMARK L A. 2002. Uranium- series disequilibrium in tuffs from Yucca Mountain, Nevada, as evidence of pore-fluid flow over the last million years[J]. Applied Geochemistry, 17: 781-792.
41 LIU G S, HUANG Y P, LI J, et al. 2002. Measurement of nuclide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series of disequilibrium using γ spectroscopy[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1(4): 507-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