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2015, Vol. 34 ›› Issue (1): 42-48.doi: 10.11978/j.issn.1009-5470.2015.01.006CSTR: 32234.14.j.issn.1009-5470.2015.01.006
丁兰平, 钟丽敏, 谭华强, 黄冰心
DING Lan-ping, ZHONG Li-min, TAN Hua-qiang, HUANG Bing-xin
摘要: 2013年11月~2014年2月间, 在广东汕头南澳岛的野外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一种丝状红藻, 经鉴定为岩生多管藻绒毛变种Polysiphonia scopulorum var. villum(J. Agardh)Hollenberg, 其主要特征为: 1. 藻体大量密集丛生于岩石上, 呈绒毛垫状; 2. 藻体小, 由匍匐枝与直立枝构成, 直立枝高度不超过1cm; 3. 直立枝分枝少或不分枝, 枝端顶细胞钝圆; 4. 假根由围轴细胞中部向外突出产生, 不被侧壁切割; 5. 毛丝体少量且较短, 1~3叉, 脱落后留下的痕细胞明显; 6. 囊果长卵形,有喙; 7. 精子囊枝由毛丝体原发育形成, 螺旋排列于枝端, 圆柱状, 无不孕顶细胞; 8. 四分孢子囊4-6-(10)个微螺旋状直长列, 球形, 其孢子囊盖细胞为2个。该种在南中国海为首次记录。为了精细观察藻体的内部结构, 摸索出了一套“染色-压片”方法, 以方便对此类属种的解剖学结构观察与分类研究。通过对该藻形态学及四分孢子囊的发育进行详细观察, 丰富了该物种的形态学知识, 扩展了其地理分布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