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文彦, 张一伟, 孙珍, 等. 琼 东南盆地断裂构造与成因 机制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27(1): 71-78. [2] 蔡乾忠.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5: 161-167. [3] 邱忠建, 龚在升. 中国油气勘探: 第四卷 近海油气区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9: 911-963. [4] 孙珍, 钟志洪, 周蒂, 等.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数据 [J].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22(2): 1-9. [5] 万志峰, 夏斌, 何家雄, 等.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比较研究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 (5): 648-652. [6] 龚再升, 李思田, 谢承俊, 等.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布与油气聚集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5-24. [7] 龚再升, 杨甲明, 杨祖序, 等. 中国近海大油气田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195-223. [8] 周小鹰, 魏魁生. QDN 盆地层序地层及生储盖组合分析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3): 244-248. [9] 李绪宣, 朱光辉.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油气输导 [J]. 中国海上油气, 2005, 17(1): 1-7. [10] SUN QILING, WU SHIGUO, YAO GENSHUN,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ygonal faults in southeast hai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09, 20(1): 180-192. [11] 吴培康. 琼东南盆地半地堑充填模型 [J]. 中国海上油气 ( 地质 ), 1992, 6(6): 1-7. [12] 于俊峰, 段如泰. 琼东南盆地 2 号断裂东带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J]. 大地构造及成矿学, 2008, 32(3): 293-299. [13] 魏魁生, 崔旱云, 叶淑芬, 等. 琼东南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J]. 地球科学, 2001, 26(1): 59-66. [14] 李绪宣, 钟志洪, 董伟良, 等.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裂陷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33(6): 713-721. [15] 李绪宣, 朱光辉.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其油气疏导特征 [J]. 中国海上油气, 2005, 17(1): 1-7. [16] 何家雄, 施小斌, 阎贫, 等.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2): 129-135. [17] 王家林, 吴建生, 陈冰, 等. 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基底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1-58. [18] 赵俊猛, 卢造勋, 姚长利, 等. 准噶尔盆地基底断裂的重磁学研究 [J]. 地震地质, 2008, 30(1): 132-143. [19] 于鹏, 王家林, 钟慧智, 等. 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J]. 中国海上油气 ( 地质 ), 1999, 13(6): 443- 450. [20] HOOD P. Gradient measurement in aeromagnetic surveying[J]. Geophysics, 1965, 30: 891-902. [21] HOOD P, MCCLURE P J. Gradient measurements in ground magnetic prospecting[J]. Geophysics, 1965, (30): 403-410. [22] Ramadass G, Rao S, Raja Mohammed, A. Analysis of gravimagnetic anomalies by horizontal gradients[J]. 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1986, 95(3): 343-349. [23] 唐仁敏, 张健. 利用重力梯度反演南海西南海盆深部构造 [J].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12(1): 49-54. [24] 马宗晋, 高祥林, 宋正范. 中国布格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1): 106-114 [25] EDWARDSD J, LYATSKYH V, BROWNR J.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using the Horizontal-gradient vector method in the western Canada basin. First Break, 1996, 14(6): 231- 245. [26] 余钦范, 楼海. 水平梯度法提取重磁源边界位置 [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1994, 16(4): 363-367 [27] 黄临平, 管志宁. 利用磁异常总梯度模确定磁源边界位置 [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 21(2): 143-150 [28] 赵希刚, 吴汉宁, 柏冠军, 等. 重磁异常解释断裂构造的处理方法及图示技术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2): 414-421. [29] NOAA/NGDC. ETOPO2V2 Global Gridded 2-minute Database CD-ROM [EB/OL]. [ 2009-12-22 ]. http: //www. ngdc. noaa. gov/mgg/%20global/relier/ETOPO2/ETOPO2v2-2006. [30] 王家林, 王一新, 万明浩. 石油重磁解释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 3-9. [31] 杨恬, 吴世敏, 刘海龄, 等. 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及其深部构造特征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29(3): 364-370. [32] 杨恬. 南海西北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D]. 广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4: 1-66. [33] 吴湘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D]. 广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5: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