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庆闻, 苏锦祥, 缪学祖, 等. 鱼类分类学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673-675.
[2] 区又君, 李加儿. 卵形鲳鲹的早期胚胎发育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12(6): 786-789.
[3] 齐旭东, 区又君. 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J]. 南方水产, 2008, 4(3): 38-42.
[4] 许晓娟, 区又君, 李加儿. 延迟投饵对卵形鲳鲹早期仔鱼阶段摄食、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J]. 南方水产, 2010, 6(1): 37-41.
[5] 许晓娟, 李加儿, 区又君. 盐度对卵形鲳鲹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的影响 [J]. 南方水产, 2009, 5(6): 31-35.
[6] 丁彦文, 李加儿, 区又君. 黑鲷早期鳞被的形成 [J]. 热带海洋, 1991, 10(3): 16-20.
[7] 马学坤, 柳学周, 温海深, 等. 半滑舌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变化的研究 [J].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27(2): 62-68.
[8] 朱杰, 张秀梅, 高天翔, 等.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和体表黑色素细胞形态学观察 [J]. 水产学报, 2002, 26(3): 193-200.
[9] 区又君, 李加儿, 丁彦文. 人工培育条件下真鲷仔稚鱼的生物学特性 [C]// 全国首届青年水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5: 315-324.
[10] 区又君, 李加儿. 人工培育条件下鲻鱼早期发育的生理生态研究 [J]. 热带海洋, 1998, 17(4): 29-39.
[11] 苏锦祥.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 [M]. 2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7-23.
[12] 福原修. 真鲷仔稚鱼形态学的研究 - 鳍的形成 [J]. 国外水产, 1993, (1): 17-21.
[13] 许波涛, 李加儿, 周宏团. 赤点石斑鱼的胚胎和仔鱼形态发育 [J]. 水产学报, 1985, 9(4): 369-374.
[14] 林昭进, 梁沛文. 中华多椎鰕虎鱼仔稚鱼的形态特征 [J]. 动物学报, 2006, 52(3): 585-590.
[15] 张呈祥, 徐钢春, 徐跑, 等. 美洲鲥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特征 [J].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6): 1227-1233.
[16] 张邦杰, 李本旺, 莫介化, 等. 线纹尖塘鳢仔、稚鱼的形态发育 [J]. 动物学杂, 2007, 42(1): 128-133.
[17] 夏连军, 施兆鸿, 王建钢, 等. 黄鲷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12(5): 533-538.
[18] 谢从新, 周洁, 熊传喜, 等. 乌鳢鳍的发育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6(4): 386-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