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莉, 毛用泽, 郑毅. 核爆沾染水总β放射性现场监测方法研究[J]. 辐射防护, 2009, 29(2): 101-105,120. [2]国家海洋局. HY/T 003.8-91 海洋监测规范-放射性核素测定[S].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1: 597-603. [3]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 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 261-313. [4]杨国标. 大亚湾海区潮流运动特征[J]. 人民珠江, 2001, 1: 30-32. [5]周巧菊. 大亚湾海域温排水三维数值模拟[J]. 海洋湖沼通报, 2007, 4: 37-46. [6]陈进兴. 南海近海水中U、90Sr、137Cs、3H和总β放射性分布[J]. 海洋科学, 1993, 1: 70-71. [7]康兴伦, 袁毅, 任广法. 长江及其入海口附近总β放射性的测定[J]. 海洋与湖沼, 1987, 18(2): 151-155. [8]刘怀, 邱礼生. 珠江口海域放射性总α、总β的分布特征[J]. 热带海洋, 1987, 6 (2): 67-75. [9]李培泉, 李金岭. 我国近海表层水90Sr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J]. 海洋与湖沼, 1981, 12(4): 332-340. [10]杨嘉东. 厦门港和九龙江口区海水与沉积物中总β强度的测定[J]. 海洋科学, 1986, 10(2): 35-38. [1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环保组. 渤海放射性调查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1985, 4(2): 1-10. [1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环保组. 渤海海域放射性强度的调查报告[J]. 海洋研究, 1982, 1: 82-91. [13]李培泉, 康兴伦, 卢光山, 等. 东海大陆架海水总β强度的测定[J]. 海洋科学, 1982, 2(5): 30-33. [14]邱云殿, 衣铭莉. 胶州湾海水中总β放射性水平[J]. 海洋科学, 1993, (1): 70-71. [15]霍湘娟, 陈英, 姚家奠, 等. 东中国海近岸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水平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1994, 13(2): 23-27. [16]蔡福龙, 庄栋法, 陈英. 厦门海域的放射性水平[J]. 海洋环境科学, 1985, 4 (2): 11-17 [17]刘怀. 南海近海海水中放射性总α、总β的研究[J]. 海洋科学, 1987(6): 34-36. [18]刘怀, 苏喜玲, 陈炽, 等. 南海珠江口及邻近海区放射性现状的研究[J]. 海洋学报, 1988, 10 (5): 575-581. [19]刘怀. 粤东海区放射性总α、总β及其分布初步探讨[J].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6 (4): 38-43. [20]刘怀, 邱礼生. 粤西海区的放射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6 (2): 24-29. [21]张智宏, 陈人强, 王身伟. 三亚市1994—2000 年水体放射水平监测[J]. 中国热带医学, 2002, 2 (4): 559-560.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03-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