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春霞, 王静, 齐义泉, 等. 基于WRF模式同化QuikSCAT风场资料的初步试验[J].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23(6): 69-74.
[2] 张祥玉, 林锡贵.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J]. 热带海洋学报, 2001, 20(4): 61-67.
[3] WANG LEI, LAU KAI-HON, ZHANG QING-HONG, et al. Observation of non-developing and developing tropical disturbance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SSM/I satellite[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8, 35: L10802. doi: 10.1029/2008GL033446.
[4] 李志龙, 陈子燊, 戴志军. 粤东汕尾岬间海滩体积短期变化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43(2): 112-116.
[5] 严登华, 何岩, 王浩, 等. 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述评[J].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47-752.
[6] 刘春蓁.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可能影响[J].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20-225.
[7] 文圣常, 余宙文. 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8] 龙小敏, 王盛安, 蔡树群, 等.SZS3-1型压力式波潮仪[J].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24(3): 81-85.
[9] 中国气象局. 热带气旋年鉴2008[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0.
[10] 张经汉, 李少英. 南海北部台风波浪的推算方案[C]//南海海洋科学集刊: 第1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35-164.